中国制造的产品在经历了牙膏、轮胎、玩具和食品等质量风波后,1万多家中国企业携带各种商品前来参加第102届广交会。他们借有“中国第一展”之称的广交会向外界表明,中国企业正在积极面对“中国制造”信任危机,“中国制造”会以过硬的质量重新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
每一个玩具参展摊位
都有外商身影
在广交会玩具展区,几乎每一个参展摊位都有外商的身影。来自美国Microflock集团的董事长史蒂夫已经参加过12届广交会。他表示,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产品的质量一天比一天好,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提高中国产品的质量。不少国外采购商表示,尽管前一段时间中国出口产品出现质量风波,但这只是个别现象,他们对“中国制造”依然情有独钟,他们用越来越大的采购量证明了对“中国制造”的信赖。
中国企业正在用实际行动积极应对风波的影响。上海固林玩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晨华,一个上午就接待了几拨采购商。他告诉记者,9月份美泰玩具召回事件发生后,公司进一步加大了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固林公司生产的玩具主要出口欧美市场。据张晨华介绍,在每批玩具出口前,公司都要先寄样货到欧洲或香港的测试公司进行检测,拿到合格测试报告后才出货。对自己产品质量有疑问的地方,及时拿到权威认证机关重新认证。严格原料供应渠道,除了自己公司检测外,还要把原料拿到欧美等检测机构第二次确认。
参展的中国玩具企业普遍表示,尽管进入欧美市场的技术门槛越来越高,条件越来越苛刻,但中国玩具企业正在加强产品品质管理体系建设,生产和经营全过程已逐步与欧美标准接轨。
加强对食品质量控制
转变国外对中国制造的偏见
面对食品风波带来的压力,中国食品企业加强了对食品整个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江苏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瑾告诉记者:“前一段时间发生的食品风波给中国食品出口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出口困难,但我们公司正在生产和经营等环节上采取各种措施,转变国外对‘中国制造’的偏见。”
记者从广交会上了解到,无论是中国食品外贸出口企业还是直接生产商,都普遍加强了从源头到生产、经营的质量和卫生控制。企业普遍建立了自己的原料基地,并经过国外采购商的认可和中国检验检疫部门审核备案。有的企业已建立从“农田”到“市场”全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中国制造”提升技术含量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加大研发和新产品开发,提升“中国制造”的技术含量,扩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量。江苏弘业集团通过科技创新,在本届广交会上推出10个服装新品种以及20种风格的新产品,吸引了众多国外采购商。该公司展位上色彩丰富的针织T恤和新开发的棉麻面料服装成为外商的新宠,新产品出口占成交额45%以上。
本届广交会出口成交和国外采购商双双增长,表明“中国制造”正逐步走出风波的阴影。据统计,本届广交会一期出口展区成交额达249.7亿美元,比今年春交会同期增长了4.1%,比去年秋交会增长了12.5%,欧美采购商人数比上届增加了9.3%。
>> 相关文章 |
>> 发表评论 |
|
>> 版权声明 |
凡注有浙商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浙商网消息”的稿件,均为浙商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浙商网”,并保留“浙江在线·浙商网消息:”电头。 联系电话:0571-8531057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