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低、小、散”为特征的浙江产业集群正经历着产业升级的考验。
传统产业衰新兴产业兴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宣达集团跨入了温州100多家筹划上市的企业之列。在此之前,“掌舵人”叶际宣一直在忙着推广集团旗下工业设计公司的“交钥匙工程”。尽管规模与产值还不算很大,宣达集团却是当地泵阀产业的龙头企业。在经历了近十年的研发和改进后,在2002年启动的中国重化工业高速增长过程中,宣达集团凭借着耐酸碱等特种阀门的优势,从2005年开始产值每年增长突破亿元大关。按照叶际宣的规划,5年后宣达集团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其产业模式正是依托工业设计而形成的产业链。
在有着700余家泵阀厂的永嘉县,叶际宣的经历和抱负并非独有。2003年开始投入大规模研发的伯特力集团,到2006年研发投入已经占到销售收入的5%,约1800万元。随着产业研发力量的提高,永嘉的泵阀产值2006年突破106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泵阀之乡”。
“三、五年后,泵阀业也许只能剩下10个左右的品牌。”对于眼下处于“群雄割据”状态的700余家泵阀企业,伯特力董事长助理金衍臣更加关注未来的整合趋势。
曾经全国闻名的“纽扣之乡”、“拉链之乡”永嘉桥头镇,也正处在痛苦而残酷的变革中。一度占国内市场60%和国际市场80%的桥头镇纽扣、拉链产业,随着义乌小商品市场品牌的不断上升,逐渐陷入“门前冷落车马稀”的状况。市场的转移使依托于市场的制造业增长也逐渐放缓,与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泵阀等新兴产业相比,年产值十多亿元的纽扣和拉链产业,对于永嘉已经无足轻重了。
与此同时,以资本和规模为特征的重工业领域开始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据温州统计局的数据,2003年温州重工业产值1351亿元,轻工业1325亿元,在温州历史上,重工业首次超过了轻工业。到2006年,温州轻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进一步下降到37.3%,甚至低于机械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艰难的“品牌突围”
绍兴嵊州2006年领带产量超过3亿条,占世界市场45%和中国市场85%的份额,被称为“世界领带城”。
而在2005年7月,丝价的上升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已经使得1100多家嵊州领带企业在激烈的价格战里陷入“无钱可赚”的局面。在当地行业协会的协调下,占领带业产值70%以上的33家领带企业坐在一起,制定了提价10%的行业价格同盟。
尽管价格联盟获得了初步成功,但嵊州领带业的产值并没有因此而进一步提高。在2006年嵊州405亿元的工业销售收入中,作为第一大产业的领带业产值也从几年前将近占工业销售收入的一半,跌落到了28.4%。
原本做品牌的企业转向做贴牌。而坚持做品牌的企业压力更大。
迟到的升级
“浙江块状经济高速增长近30年,人均GDP从300美元增长到4000美元,却没有发生明显的产业升级,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研究中心主任陈建军说。
在陈建军看来,浙江能长期维持“低、小、散”的增长模式,并没有多少秘密:除了产业集群的分工模式有利于整体降低成本外,自由流动的低廉劳动力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得以长期存在是关键原因。
2006年,浙江规模以上企业中,重工业增加值5655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到56.38%,这标志着浙江经济的转型已成为现实。
由于市场机制对品牌建设、技术创新等非成本竞争要素缺乏保障,使得大量试图通过技术创新或品牌创建“突围”的企业,不得不陷入同质化的恶性成本竞争中。
浙商研究会会长杨轶清对义乌袜业的分析,道出了传统经济环境对企业创新的束缚。他认为,如果把义乌数量庞大的织袜产业群看作一个企业的话,浪莎、梦娜等龙头企业就是它的研发部。浪莎、梦娜研发的新产品,一周之后,马上会出现在各个小厂和家庭作坊的产品中。从这个意义而言,永嘉等地区的重工业化投资趋势,正是在传统的劳动力价格优势日渐削弱之际,以“资本壁垒”或“技术壁垒”取而代之的一种企业发展思路。
>> 相关文章 |
|
>> 发表评论 |
|
>> 版权声明 |
凡注有浙商网或电头为“浙商网讯:”的稿件,均为浙商网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商网-浙江在线”,并保留“浙商网讯:”电头。 联系电话:0571-85310577 。 |
| |||||||||||||||||||||||||||||||||||||||||||
【大话财富】
【财经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