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中国人制造的车子,全世界有4亿家庭在使用。
在中国,它的市场占有率达70%,在美国达40%,
在欧洲甚至卖到每辆700多欧元的“天价”。
和一般车子不同的是,这种车子使用时往往需要监护人。
这种车子名叫“好孩子”童车。
58岁的宋郑还是“好孩子”真正的“监护人”。
一贯靠低价制胜的中国制造业已经对反倾销苦不堪言,
“好孩子”凭什么能征服无数挑剔的美国妈妈们?
凭什么能成为欧洲最贵、最高档的童车?
就像那些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们一样,
宋郑还对自主创新的执着追求,18年来丝毫没有动摇过。
这个正筹备赴港上市的企业无疑是坚持自主创新的又一个成功案例。
宋郑还在对国家科技奖颁发感到振奋的同时,更是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话题:这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怎么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怎么防止一些侵权事件的发生?
2月27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自主创新成果丰硕,四大奖首度全面“花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好孩子集团董事长、总裁宋郑还收看这条新闻时心情非常激动:“这体现了我们国家对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
58岁的老宋感慨万分:“‘好孩子’原先是个校办厂,就是靠自主研发取得知识产权,才成功地打入国际市场。只有自主创新,才不会被动地等着老外‘喂’给你订单;只有自主创新,才能使得中国企业能够平等参与全球经济。”
1988年,数学老师宋郑还接手江苏昆山陆家中学的校办厂。从此,40岁的老宋开始“弃教从商”生涯。18年时间,他把当年濒临倒闭的小厂打造成了世界知名的童车制造企业。如今,江苏好孩子集团公司的童车已占据中国童车市场70%的市场份额,成为连续13年的销量冠军;在美国也占据了40%的市场份额,蝉联了八年的销量冠军;在欧洲市场,“好孩子”正已燎原之势快速发展。
近日,来自香港市场的消息称,好孩子拟在香港上市融资最多2亿美元,国际知名投行瑞信集团及摩根士丹利正在争抢好孩子IPO的主承销商资格。
在位于上海淮海中路的一间办公室里,宋郑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除了赴港上市的内容不方便谈之外,身材高大、为人爽直的老宋坦诚地说其他都可以交流。
卖专利掘到“第一桶金”
“下海”之前,宋郑还是江苏昆山陆家中学的数学老师、副校长。1988年,县教育局要求宋郑还接管校办工厂。这对一心只想做个好老师的宋郑还来说实在是一个挑战。
这个靠教师集资款办起来的校办厂,充满了知识分子的理想色彩:他们要生产一种叫做微波炉的产品。尽管现在已经很普遍,但在上世纪80年代末,这种产品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无疑比现在的奢侈品还要奢侈。
现实当然也很残酷,产品没有销路,教师的20多万集资款眼看就要泡汤,同时还欠了银行、镇政府、其他单位的一屁股债,即使把工厂全部卖掉还钱,还要欠80多万。
没有退路了,宋郑还被主管领导点名要求全力管好这个烂摊子。
宋随即彻底离开教学岗位,到工厂上任了。一开始,他到处跑上海的工厂,拉一些小活干,做玩具,做小汽车轮子,只要能做的就做。
后来,一位学生家长所在的军工企业给了他们一批童车的加工订单。宋郑还没想到,就是因为这批订单,才让他后来在童车领域名声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