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很世界——这个全球化的梦想,让汪初祥这6年来一直兴奋不已。
昨天下午,在杭州举办的“2006未来国际商务地产国际峰会”上,世贸丽晶城的缔造者——浙江建工房产开发集团董事长汪初祥这位不善言辞的低调浙商,因为这一梦想的临近实现而突然变得滔滔不绝。他铿锵有力地宣布: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与Oakwood(奥克伍德)正式签约,这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公寓将为浙商和世界500强企业构建一个零距离接触的平台。
最佳商业城市的尴尬
日前,《福布斯》“2006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揭晓,杭州再度位列第一,成为蝉联三年的冠军城市。北京、上海、无锡、宁波、苏州、大连、广州、南京、天津的等均位列杭州之后。
冲着最佳商业城市的盛名,像世界500强这样的跨国企业纷至沓来。来自浙江省政府相关部门的统计,截至2005年底,累计已经有76家世界500强公司在浙江投资兴办了195家外商投资企业,大量外籍经营管理者和专业人士进入杭州,杭州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公司,从而成为一座国际化的都市。
但是,这个被《福布斯》评论为中国最适宜商务活动的城市,却总是让人感觉到少了些什么。
前段时间,世界500强企业微软进驻杭州,一直苦苦寻觅合适的办公场所而不得;最终,他们无奈选择了在饭店而不是他们设想中的写字楼设立了办事处。
这一事件,让杭州人颇多感触:一方面,杭州作为国际化城市,越来越为世界500强企业所重视;另一方面,杭州似乎还没有完全做好迎接他们的准备。
打造国际化CBD的梦想
这个城市的缺憾,一直被一个地产商惦记着。
“从2000年我拿下这块地以来的6年中,我一直怀揣着这个梦想”,浙江建工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初祥在昨天的峰会上这样说——他坚信,通过国际化的商务地产,拉近浙商与世界500强的距离,是实现黄龙商圈的国际化进程的捷径。他认为,杭州需要一个真正的国际化CBD,一个配得上世界500强的栖息地,由此一定会给杭州带来更多来自全球的商机。
“城市国际化驱动商务地产国际化”,汪初祥这样理解,他认为, “国际化城市”的核心本质,主要是指一个城市的世界影响力。国际化带来的国际知名度是一个城市的品牌,意味着巨大的机会和资源。
汪初祥说,一个城市商务形态的国际化,必然需要配套的国际化商务圈和商务物业,这是城市国际化不可或缺的城市软硬件标志。借鉴世界级国际化城市的发展规律,随着杭州国际化的深入,在城市的核心地段,必然需要一座与其国际化特质相称的国际商务建筑群,这是国际化城市不可或缺的标志,也是杭州真正跨入“国际化城市俱乐部”所必需的“通行证”。正如纽约的曼哈顿,北京的国贸中心,上海的上海商城,这些商务综合体所拥有的强大的经济辐射能力,将使整座城市的优势资源都向它汇聚和靠拢,极大限度地加速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商务的繁荣。
“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EAC)应该成为像LV这样的顶级品牌。”汪初祥很坚定地认为。为了让员工领悟到国际品牌对房产品的意义,汪初祥为公司的销售人员全部配备了LV的笔记本来记事,而公司的咖啡杯也都用爱马仕的品牌。
昨天举行的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EAC)项目全球开启仪式,显然让汪初祥离他的梦想又靠近了一步。
连接欧美企业与浙商
昨天,汪初祥的手紧紧地握住了Robert Philips的手。
Robert Philips是Oakwood(奥克伍德)市场销售总监。作为全球酒店式公寓的顶级品牌,Oakwood自从于1960年成立以来,一直备受使领馆官员、世界500强高层的钟爱。Oakwood奥克伍德的业务,面对的是全球最大的公司,如为IBM、三星、摩托罗拉、微软与美国银行等世界500强企业的商务客人提供酒店式公寓。其普通标间的起价在每晚900元,套间的价格在3000元—4000元之间。虽然这个普通标间价堪比其他五星宾馆的一流景观房售价,但是有着优厚津贴补助的500强企业高层均乐于租用。
在昨天与浙江建工房产开发集团正式签约后,Oakwood将经营管理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的酒店式行政公寓。
“我们的客户中有超过80%是来自于全球最大的公司,而这些公司正逐步进入杭州,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欧美中心(EAC)这个真正面向欧美市场的全球高效商务平台,让所有入驻的业主左右逢源,充满商机和创想。Robert Philips这样对记者说。
对此,杭州西湖区代区长盛阅春显然非常认同。他表示,黄龙商务中心已经成为知名企业入驻杭州乃至浙江地区的首选地。随着世贸丽晶城等项目的建成,黄龙商务中心的“口袋效应”将进一步显现,这个代表杭州市商务形象的高端商务中心,将就此进入更趋成熟的发展期。
目前,黄龙区域高楼林立,如戴德梁行、飞利浦、IBM、戴尔等等,黄龙商务中心已经成为知名企业入驻杭州乃至浙江地区的首选地。
而汪初祥更相信,杭州已经离世界很近很近,近得已经融在其中。“在黄龙商圈,你会有一个名列世界500强的邻居,也许你和他们只是楼上楼下,打个电话还不如和他们一起到楼下喝杯咖啡。”昨天一起参加会议的一位浙商对记者描述他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