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际资本的联姻提前来到
新闻发布会上的宋卫平有些意气,有些激动,今天国际财团的12亿资金,也许仅仅是绿城国际化融资的一个口子,绿城一直在争取的是浙江第一,全国前列,宏观调控成了其提前走向国际化的一个契机。
新闻发布会其实也是绿城的庆功会。在会上,宋卫平对合作的前景进行了表述:我们在海外取得了充裕的资金,这样就可以发挥我们的经营优势,使我们有信心成为全国最好的3-5家优秀企业之一,我们会用5-10年时间去晋升,从规模到品质,从产品到服务到社会美誉度,去竞争第一。
如果此次合作有了好的效益,那么,摩根大通的资金将追加,本来就看好中国,也看好人民币升值的美圆,将源源不断地进入。如果与绿城的品牌,绿城的经营优势,绿城的精英团队,绿城储存的1000公顷土地结合起来,年销售额上百亿新的绿城将会呈现……。
以上合乎逻辑但显然与现实距离甚大的推理,其实隐含着绿城此次合作的标志性的意义:国际资本的话语权,开始出现在最不国际化的浙江本土房产领域,从而开启了崭新的房产金融联姻的时代……。
|
国际大行与浙江草根开发商的签约景象,以后还会越来越多。但1月18日,绿城集团开了先河。图为签约仪式现场。 |
有业内人士指出,宏观调控带来的资金紧张,使房产与国际资本的联姻提前到来,因为在过去楼盘好卖的年份,开发商是主角,银行是配角。在楼盘供小于求的局部市场,买地,造好品质的房子,飞快地回笼资金,再买地,造房,卖房……。这样良性循环的发展轨迹使绿城、南都等草根开发商飞速增长,05年重点在房产领域的宏观调控使这种良性循环嘎然而止。
在楼市的收缩时期,最后的矛盾都是集中在金融上,解决掉融资的问题,就是解决开发商的生存问题,就是解决了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在国内银行普遍受到政策调控的影响的环境里,眼睛向外成为必由的选择。
对于摩根大通这些看好中国的跨国大行来说,无疑,与一些优秀的国内房产企业联姻,是分享中国房产市场成长成果的最佳途径。
宋卫平在会上讲的很诚恳:“绿城花了一年多时间,与境外强大的资本有一个沟通,希望带动更多的同行,民营企业要摆脱中国房产金融环境里这些无可奈何的状态,希望浙江有更多的企业家去尝试(国际融资)。”
有了强大的融资平台,被因宏观调控带来资金紧张的问题困惑了很久宋卫平,再次显示出其进攻的意志力:“凡是做得强大的企业,都要有理想,要有规范的管理来保持品质,我们之所以有信心,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可能性,主要是因为我们有理想和规范。我们争取尽快在年内上市,争取第一批可转债转为上市。我们估计,房产市场今年会平稳略微上扬,这样的宏观调控10年才一次,06年我们要尽可能完成土地储备,我们不一定一年完成60亿,70亿,还可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