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温州人携重金四处出击,几乎每到一个行业或地域,都会产生强烈的冲击。可谓哪里有暴利,哪里就有温州人。资本的趋利性使温州人马不停蹄地寻找新的投资空间。而近期,出现了温州历史上第一次对外投机资金的大规模回流。
“新一轮宏观调控又来了,我可能会卖掉更多房子。”温州老板李鸿在国内很多城市投资房产,自去年国家宏观调控以来,房地产市场起伏较大,李鸿不得不忍痛卖掉一些房产,把资金撤回温州。
以往温州民间资本给人的印象是在国内四处出击,到处寻觅赚钱的机会。然而,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去年政府强制关停小煤矿,房地产热也有所降温,温州游资失去了最赚钱的投资机会,像李鸿那样的很多温州老板已把大量资金带回温州。由于温州民间资本的大规模回流,温州民间贷款利率近一年来不断下降。
快钱越来越难赚
和许多“腰缠万贯”的温州老板一样,李鸿一度期待宏观调控放松后房产业能重新升温,他就可以继续在外地的房产投资,不承想宏观调控一波紧过一波,政府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决心也越来越坚定。如今,李鸿已有彻底放弃房产投资的打算。实际上,他已把在各地投资房产的数百万元资金陆续划回在温州的账户上。
记者在采访中接触到很多经历与李鸿类似的温州老板。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温州资本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宏观调控的力量,买涨不买跌的“温州炒房团”在此后一年里几乎销声匿迹。近期央行又宣布对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似乎要逼温州老板们对房地产投资彻底“死心”。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告诉记者,据他了解,近几个月里单从上海楼市撤回来的温州资金就有三四百亿元。
除了房地产以外,温州资本向来对能源产业也有着特殊偏好,很早就开始悄悄向煤矿、石油等领域渗透。但由于近期国家对民营企业进入有关能源产业门槛的调整,很多温州民间资本在这些领域的投资血本无归。
记者在温州炒煤团的发端地——平阳县水头镇、苍南县矾山镇等地了解到,曾经掌握着山西境内近60%中小煤矿的温州老板,除了被套牢的投资者外,许多都在今年春节前将大部分资金从山西陆续撤回。
不久前,温州资本赴北京投资国企的努力也没取得预期的效果。虽然北交所推出了180个项目,但真正让温州老板感兴趣的并不多。除了控股权等问题外,北京国企项目在温州遭冷遇与温州民间资本的特点不无关系。
据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教授马津龙介绍,温州民企大多规模较小,一般企业主手头的余钱在200万元以下,而温州巨额的民间资本主要是由这些当地的中小企业及私人分散的闲置资金组成。“像国企这样的项目,个别大企业可能会有兴趣,但对于温州民间资本却不适合。他们只是希望将手头的少许余钱做一些投资,且要求回报比较快,让资金保值增值,没有精力去管理或监督一个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