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世博工作的关键年,上海世博会将迎来新一轮的建设高潮。上海世博会能否强劲推进长三角城市群16城市的经济发展?世博经济圈又会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个大课题需要长三角各地区合力解答
2005年,上海世博筹备工作进展迅速。正如上海市副市长周禹鹏去年底所总结的,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如期通过;世博招展、招商和招客工作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世博正式写入上海“十一五”规划。不管是硬件配套设施方面的交通、场馆建设,还是构建美好生活的城市发展理念,世博开始从各个层面影响上海经济的发展,引擎作用日益显现。
今年,作为“十一五”规划的开篇年,上海世博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将展开新的探索。伴随着探索而来的是疑虑,长三角城市真能从世博获益?“三招”工作全面展开后可能面临什么困难?去年受到世博动迁户欢迎的“阳光搬迁”工作能否坚持下去?80亿世博债券是否钱尽其用?不妨从回顾去年的工作入手,为“十一五”首年的世博工作号号脉。
利益关系如何协调
长三角各城市能否以世博举办为契机,最大程度求同存异,最终在今年完善长三角世博联动机制,将是今年世博的第一大看点
2005年,上海借世博筹办的大好时机,与周边城市展开密切联系、合作。在交流和互动中,上海与长三角城市之间逐渐形成一种默契,开始共同朝一个方向努力,这个方向就是建立完善的长三角联动机制。
2005年3月2日上午,长三角16个城市的驻上海办事处负责人第一次坐到一起,就如何共同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筹办,如何捕捉世博会商机,共同繁荣进行讨论。与会的各省市代表纷纷呼吁,必须尽快建立一个全国世博工作联动运行机制,“全国一盘棋”,更好地联络各省市,集中力量推进上海世博筹备工作。这是长三角城市借世博契机建立联动机制的第一声齐呼。自此,上海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往来更加频繁。
去年8月4日,在上海举行的宁波投资环境说明会上,宁波市党政代表团相关领导明确表示,期望抓住上海世博带来的机遇,在与上海的合作与交流中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城市竞争力。宁波的愿望也是其他长三角城市的普遍心态。
同样的声音来自杭州。8月18日,由杭州市人民政府、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主办的“对接世博、服务世博、发展世博经济”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杭州市市长孙忠焕在会上表示,杭州还将进一步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区域合作交流工作,努力实现上海与杭州的同城效应,着力构筑上海与杭州乃至长三角南翼的交通枢纽、信息枢纽和旅游休闲枢纽“三大枢纽”,并通过共同办博着力提升杭州城市竞争力,凸显杭州特色与优势,提高杭州国际知名度。
然而,各个城市的呼声并没能在去年促成长三角世博联动机制真正形成。正如上海市浦东新区综合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崔正德所说,长三角城市都将从世博中获利,但是,城市行政管理体制差异将推延联动机制形成的时间表。也许,成为阻碍的不仅仅是行政管理体制差异,还有各个城市不能完全协调统一的利益关系。
2006年,长三角各城市能否以世博举办为契机,最大程度求同存异,最终在今年完善长三角世博联动机制,将是今年世博的第一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