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宏观调控给很多浙江企业家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作为中国最大的创富群体,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浙商在想什么,对于政策调控、发展环境,他们有些怎样的思考?
近日,在杭州举行的知名企业家圆桌会议上,传统产业的巨头和网络新贵同堂共话,不少人百感交集,房产商唏嘘感叹,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新浙商"却意气风发。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大趋势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浙商的业绩乃至心情。
广厦集团董事局主席楼忠福:只要"活着"就好了
在过去的一年中,关于广厦集团投资成功与否的议论很多,使得该企业的经营状况成为2005年最引人关注的财经话题之一。
广厦集团董事局主席楼忠福表示,在这样的时期,企业没有困难是不可能的,但广厦还是要寻找机遇求发展。
楼忠福承认,作为广厦这样的民营企业,发展肯定是"快"的。也正是因为比人家快了半步或一步,抓住了机遇,才能达到今天的位置。但是在这"快"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资金等一系列问题。他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产权体制、领导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瓶颈,在这样的时候就会暴露出来。
楼忠福认为,面对宏观调控,广厦的问题一方面是"快"了一点,另一方面是对经济发展以及政策形势的判断过于乐观。他自称"讲个笑话"说,他自以为看得很准,只要"一心一意谋发展",但是现在是要科学、和谐的发展,不是光发展经济就行,"所以我们错了"。
他说,现在宏观调控的方法、力度是22年的改革开放没有过的,时间长,而且是门关死了搞调控,企业能坚持过来很不容易,希望政府、银行、企业家内部都要理解。他强调说,自己没做坏事,是在求发展,但是错了就是错了。
关于备受关注的广厦的状况,楼忠福透露,要说没有困难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没有问题还叫什么企业呢?但是广厦"走过来了"。
他笑着说:"假如真的吃不消了,朋友帮忙也不够,'私房钱'拿出来也不够,那就真的要斩手指头了。但是现在广厦十个手指头没有少,可能还在多出来,还在找机遇。"
楼忠福总结说,他从宏观调控中得到了教训,那就是――不要这么快。他感叹说,几百亿上千亿,再大又有什么意义呢?关键是要"活着"。规模再大,活不了就没任何意义。现在这个时期正是检验一个企业"实不实"的时候,考验企业的治理、调控能力,只要能从宏观调控中走过来,不被挤出这个局,就赢了。
楼忠福表示,现在不可能再谈什么"大发展",但他相信再过五年之后肯定"没事了"。不过,"我还会这么做房产吗?",他自问自答说:"不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