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亚洲还是个小企业难以立足的地方。
当时,风险资本因为网络泡沫破裂而受伤,对亚洲没有兴趣。亚洲本身仍在消化金融危机的后果,忙于清理坏帐的银行无暇顾及新风险投资。亚洲股票交易也集中于大企业,把新开办的小企业冷落在一旁。
现在,这种情况已改变。新的资本正源源流入,宽松的法规使新企业更易诞生。在中国,350万家私营企业中多数属于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去年销售额达到241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
亚洲许多敢作敢为的企业家一举成名。马来西亚的亚洲航空公司和印度的德干航空公司借航空法规松动之机成为亚洲发展最快的航空企业。在印度,巴尔克里什南轮胎公司在大企业放弃的拖拉机和建筑车辆轮胎市场上获得丰厚利润……
这些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资金在亚洲流动。据香港《亚洲风险投资》杂志报道,目标对准亚洲的私人股本基金2004年筹集到大约106亿美元,而2003年只筹集到33亿美元。据预测,今年筹集的资金可能超过120亿美元。
这些资金来自一些国际金融界大企业。亚洲JP摩根伙伴公司9月筹资15.8亿美元。国际数据集团1993年在中国投资2亿美元,去年又拿出1亿美元投资越南新兴的技术部门。
资金大量涌入的原因是一些企业已在亚洲获得丰厚报酬。国际数据集团花1000万美元购买中国网上拍卖商家易趣网的股份,4年后以1.8亿美元卖给了电子港湾(eBay)公司;中国在线旅游商家携程旅行网2003年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市时,私人股本合伙公司卡莱尔集团投入的800万美元原始股赚回了15倍资金。
到处找机会投资的不只是外国人。韩国现有大约102家风险投资公司,握有35亿美元资金。韩国风险投资协会会长金亨绍说,韩国新创企业“只要有好的产品或技术就不愁资金问题”。
股票市场现在也为新创企业提供机会。最近几年间,亚洲国家交易所开始专门为新创企业设立二次交易,使新创企业更容易在发展初期吸引风险资本家的资金。
然而,资金流入也有一些风险。对亚洲新创企业的期望也许已经超过企业自身潜力,许多投资者似乎忽视了投资未经考验企业的风险。
失败的例子随处可见。日本半导体技术开发商北方公司今年秋天将从东京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名单中除名,因为它被发现伪造财务报表;卡莱尔集团2000年投资新德里一家教育软件出版商,希望在外包业务繁荣的印度赚到钱。但是,今年早些时候,卡莱尔集团亏本把股权卖给了那家出版商。
这些失败的例子向投资者提供了一副清醒剂。创建一家新企业不是容易的事,企业家要取得成功就得冒风险,所以,在亚洲会出现很多失败。但是,对准备抓住发展机会的人而言,亚洲的情况看来会越来越好。
摘自美国《商业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