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使经济增长最大化
全球金融体系通过资源配置,把资本分配到那些能够也想要利用资本的地方,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最大化。这种运作方式的最大受益者就是盎格鲁-撒克逊经济体以及中国和印度。由于持有国外金融资产或物质资产的风险溢价持续下跌,大规模的再引资变得可行。
全球金融系统甚至已经预料到了问题的出现。资产价格通过不断调整来提前规避潜在的风险。尽管美国目前面临着巨大的经常账户赤字,美元的持续走强似乎是刻意地以抑制通货膨胀的方式来使美联储免于因利率政策而不断受到批评,同时也借此来复苏日本经济,因为日本经济的复苏正需要日元疲软和通货膨胀的刺激。由于高油价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市场正在拉低油价以维持全球经济增长。
不管什么时候出现问题,也不管问题出现在哪里,只要这个问题的存在对全球经济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金融系统似乎总是能够对症下药。通常“药方”都是对币值、债券收益率或物价的调整。一旦市场出现了某种担心,这种担心就会促使金融系统去解决问题。那么,全球金融系统每次都能解决问题吗?现行的货币紧缩并不一定不正确,因为看起来中央银行规定紧缩的幅度没有问题。同样的,笔者认为全球经济不平衡也不是罪魁祸首,因为目前的储蓄过剩应该给了金融系统足够的资源去维持经济现状。
笔者认为,经济增长的代价是风险溢价的降低。只要保持风险溢价的持续下跌,金融市场就能通过不遗余力地让资金在世界范围流动来维持经济增长。同时笔者也相信,只有冲击所引发的高风险交易才能结束目前的经济周期。
“傻钱”维系零和博弈
当市场趋于稳定时,投机行为的收益就会下降,比如,过去两年对冲基金的相对低回报就表明了投机资本的回报减少。现在,市场的波动成了投机利润的新来源。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前黄金市场的行情看涨,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利好和中东石油商以及各国央行大量买入黄金的消息。当市场无可避免地恢复常态之时,“聪明钱”(smart money)通常会率先离场,而“傻钱”(dumb money)则不然。在其他市场中我们能看到同样的现象。
“傻钱”也可以理解为迟钝的资金。当市场升温时,它最初会保持谨慎,一直要等到市场几乎接近顶点时才会进入,因为此时贪婪战胜了恐惧。当市场滑坡时,它期待着出现转机,最后等到恐惧战胜贪婪时才会退出。相反,“聪明钱”会采取对什么都半信半疑的投资策略,并且在市场出现下降趋势时会选择斩仓。但是,在“傻钱”大量存在的情况下,才会有“聪明钱”的出现。只有当“傻钱”持续流入时,这种零和博弈才能得以维持。“傻钱”是一个很新的概念,金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迷人的观念,也许不久的将来会出现更多。
既然“聪明钱”越滚越多,长期来看,原来的平衡就不能稳定地存在了。但是,笔者觉得要量化时间长短是不太实际的,因为目前的经济现状可能会保持两年、5年或是10年。每个人都可以随意猜测。结束目前平衡状态的最大可能是出现足以把“傻钱”吓跑的突然冲击。传染病全球范围的爆发、大额金融诈骗的披露以及社会贫困人群的不安,都会导致现有平衡状态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