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来自温州的知名民营企业今天在上海浦东建成中国首家民间服饰博物馆。这是创建者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追求高层次企业文化,创建中国著名品牌的一大举措。
10年前,名不见经传的休闲服企业美特斯·邦威首开中国企业"虚拟经营"模式之先河,企业一反传统的投资办厂-制造产品-推销经营-创建品牌之办厂常规,不买一台缝纫机,大胆探索新型的资源整合之路:品牌先行-虚拟经营、委托生产、专卖连锁。在具体操作上,抓住魂与神--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产品设计开发,放开社会化大生产,"网罗"广东、上海、江苏等地200多家服装厂委托定牌生产,利用品牌效应,吸引加盟商,在全国开设1500多家专卖连锁网络。这种四位一体的虚拟经营模式,逐步取得了市场与社会的认可。企业成为中国休闲服行龙头企业,美特斯·邦威羊毛衫被评为"中国名牌",2005年,企业荣膺"中国制造业500强",连续6年成为中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青年最喜爱的服装品牌"和"中国服装品牌年度营销大奖"、"中国女性消费者最满意的品牌"称号。这种新颖的虚拟经营模式成为中国一批服装企业的"MBA教案"。
为了强化企业文化内涵,追求更响更亮的中国品牌,2004年初,该企业以文化强身的经营理念,在上海创建中国服饰物博物馆。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终于建成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颇具特色的大型服饰物博物馆。这家由民营企业创建的博物馆从全国各地收集了5000多件服饰宝典。年代上及明清下至当今,档次从皇宫藏品到民间珍品,种类有服装、织锦、绣片、金银珠宝饰品、缝纫机、熨斗等,风格从古朴典雅到时尚清新。其中清嘉庆缂丝龙袍、清道光金龙彩云纹朝袍、美特斯·邦威制作的长4.64米、宽5.4米、入选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的巨型风雪衣、来自汉、傣、白、水、瑶、纳西等三十多个民族的缤纷霓裳诸如苗族百鸟衣、黎族双面绣贯头女衣等,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服饰文化。尤为珍贵的是,已故著名文学家、中国服装史研究泰斗沈从文先生服饰研究的遗作手稿是目前古今服饰文化中的孤本,有关权威人士称此为"镇馆之宝"。这一切,与官方的服装博物馆故宫、北京服装学院收藏的中国服饰精品相得益彰。
公司董事长周成建说,我们创建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的目的可看作是一种"文化修道",它不仅是拯救逝去的瑰宝、典藏隽永的文明、展示绚丽的服饰、传承品牌的文脉,另重要的是,使美特斯·邦威的品牌注入丰富的文化底蕴,增强企业的文化形象,让设计人员将从博物馆中挖掘到的元素嫁接到品牌中,丰富品牌内涵,为美特斯·邦威步入国际主流服装品牌殿堂注入强劲的文化动力。
周成建称,该博物馆同时也是一个收藏研究、陈列展览、对外交流和员工教学的服饰文化研究、展教机构,是企业服饰文化的展示中心、服饰研究专业人士的资料中心,服装设计师创作灵感的源泉及企业员工和社会上广大青少年科普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它被上海市工业旅游中心确立为上海市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有力地增加了品牌形象。
据悉,该中国首家民间服饰博物馆得到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批准并在上海民政局登记。它与新建的上海美特斯·邦威总部园区内的美特斯·邦威大学、新品展厅、图书馆、档案馆、多功能厅等交相辉映,组成服装企业独特的人文景观,成为接待国内外来宾来沪考察参观的"美丽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