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了2005年经济工作的成绩与问题,明确提出了2006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05年国内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势头,但也应该看到国内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长期积累矛盾与问题,以及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发展不平衡矛盾比较突出、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影响经济安全的因素还较多、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的不少问题等。
面对这些问题,会议从八个方面(稳定宏观经济政策、推进新农村建设、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地区协调发展、加快体制改革、进一步对外开放、建立和谐社会等)提出了2006年工作主要任务。
●新闻解读
据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经济的投资率大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而消费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在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内需消费的增长已经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动力。
扩大内需成重点
上海国金证券研究所分析师府春江认为,对比去年和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转变已经充分反映到了政策导向上,特别突出了对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农民消费的重视。
据了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比较正式突出扩大内需的政策有两次,一次是1998年,还有就是这次。
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分析师陈海明认为,这次扩大内需明显不同于1998年那次,上次主要是经历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面临外需不足希望启动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而当前我国外需强劲,扩大内需是希望达到内外需求平衡。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史晋川教授认为,明年作为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重要课题,而扩大内需将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增长。
农村消费力量将觉醒
“首次提出了把扩大农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陈海明说,这意味着,国家对农村工作扶持力度将增强,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等,同时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增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政府将加快包括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讯等方面的建设,以此来拉动农村消费需求。
史晋川认为,农村的基础设施改善,将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这样又会带动农民的购买力,购买力提高又促进农村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会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
据了解,在公共财政投入之后,会带动该地区的消费能力,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增多,农村消费市场将得到一定的启动。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政策重点的转向,农村消费力量将逐步觉醒,农民升级换代的产品可能产生预期增长。陈海明表示,随着农村电网、通信、饮水、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将可能带动农村新一轮的消费热点:家电、普通电话、移动电话、摩托车和低价位个人电脑等。
浙江商人大有机会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就很多消费品来看,城市已经比较普及了,但是在有8亿人口的农村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史晋川认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对以制造业擅长的浙江来说,具有巨大的市场机会,农村内需的扩大将可以弥补浙商在外需的“损失”。据了解,我省制造业在电缆、电线、电器、通讯设备、五金、医疗设备等行业占有优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如果把握好的话,应该是有一定商机的。”史晋川说。
实际上,在打造农村市场方面,浙江企业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其中以娃哈哈的“非常可乐”最为典型,在短时间里迅速占领农村市场,堪称经典。
灵智咨询机构研究员张翌认为,农村消费习惯、心理、功能等和城市是不一样的,比如农村消费者在购买大件家电时,往往会选择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等传统佳节进行,小家电又往往会利用赶集、庙会等活动“顺带”购买。
张翌告诫企业,不要把城市库存或者积压产品简单搬到农村,而应该重新开发适合农村特点的产品,要做到低价、实用、耐用、简单,比如像电饭煲、电熨斗、电吹风等,农村消费者便倾向于购买品质优良但价格适中等产品,而对外观、附加功能要求不会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