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月以来,关于“长三角”的消息此起彼伏,特别是在江苏连云港举行的苏北投资贸易洽谈会签约结果出来之后,“长三角”受“扩散效应”影响“泛化”之说就更为盛行。据称,此次洽谈会最大的特点是苏南产业向北大转移,在50个重点签约项目中,产业转移项目就占42个。此后不久,在宿迁市举行的苏北国际交流合作上,外商签订30个项目,共投资7.7亿美元。再加上苏北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中外客商签约项目877个,总投资达386亿元人民币,使得苏北在吸引中外投资上正呈现出“井喷现象”。
据介绍,在这些项目中,投资领域从先进的电子通讯到精密机械,从环保造纸到盐化工开发,无论是投资总额还是项目规模,无论是投资来源还是投资领域,一连串被不断刷新的纪录向世人表明:苏北正在成为中外客商的投资热土。正像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樊海宏所说的,这两次投资贸易洽谈会的举办突出了产业转移、苏北区域品牌和后发优势;而常州市发改委主任赵建军则分析认为,在苏北投资成本低、收益大,苏南企业北上是企业的内在要求。
有另一组数据表明,“十五”期间,苏北兴建的重大基础项目达60多项,总投资4400亿元,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就有869公里,密度达到了每平方公里的2.3公里的国内外先进水平。有关媒体评论认为,苏北各地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一个适宜各类资本进入的产业平台逐渐形成是此次投资“井喷”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有关长三角“泛化”之说早在去年9月就开始被探讨,日前,让“长三角”跳出地理范畴,建设泛长三角经济带,已成为一部分学者专家热议的话题。其主要内容是: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不能停留在“15+1”的城市范畴,而应该是“3+2”的概念,也就是把苏浙沪三省市和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安徽、江西全部纳入“泛长三角”通盘考虑。而专家们支撑这一观点的理由主要是----目前的长三角,部分优势产业需要升级,原有的传统产业需要转移,必然要求长三角附近有一个成本更低的空间,也就是区域经济学中的“扩散效应”在发生作用。而这个更大的经济腹地,需要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低廉、市场广阔、交通条件好等等,安徽和江西无疑首先符合这些条件。
更有专家认为,“泛长三角”的建设,相比“泛珠三角”更有优势。首先,交通优势----安徽、江西到江苏、浙江、上海,高速公路、铁路、高速铁路、国道等交通主干线,不下20条,几年内就将形成区域交通网络。另外,长江是一条黄金水道,一条长江,就可以抵上几条铁路干线,如果再扩大一点,长三角到湖南、湖北等地也有长江相连,所以,“泛长三角”的交通条件是“泛珠三角”不能比的;其次,外来资本优势----区域经济要一体化,需要有主流的强势资本在这个区域内流动。泛长三角区域内,安徽的一半外来资本是浙商,江西的三分之一外来资本是浙商,苏北的外来资本浙商也占据着绝对优势,湖南、湖北、重庆和四川等长江流域省市,浙商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些无疑将会加速该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三,地缘文化优势----徽南、江西等地和浙江、苏南一样,长期都是江南地区,地域文化比较接近,徽北和苏北则处于淮河流域中心地区,地域文化也很接近,“泛长三角”地区的地缘文化,比“泛珠三角”要接近,这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必然会有重要作用。
也许正是基于以上种种,今年10月下旬在江苏省南通市举行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六次会议上,以安徽马鞍山为代表的“泛长三角”10个城市正式向该协调会递交了申请,希望加入“长三角”阵营。有资料显示,位于安徽省的马鞍山市,距合肥200公里,但到南京只有40多公里,基本处于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内,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地缘优势,马鞍山在“东向发展,无缝对接长三角”的口号声中,几年之内,经济总量很快跃居该省第三位,各项人均指标则是安徽全省第一。对于马鞍山而言,加入长三角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不仅可以提高知名度,提升城市形象;更可以“名正言顺”地参与到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去。但是,令马鞍山遗憾的是,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六次会议面对十城市申请明确宣布,协调会暂不扩容。这就意味着,马鞍山还是无法享受到长三角会员城市之间的一些好处。例如长三角成员之间在人才、就业制度等方面的共通;会员城市可以通过政府来推动一些产业转移,在会员城市之间达成更具体的产业转移协议,获得国家更优惠的政策等等。要知道,这样的体制对接和产业转移的整体布局,将是马鞍山加入长三角的最大意义。
然而对于马鞍山的请求和呼吁,专家却有不同的看法,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王东京教授认为,泛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还是需要靠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去推动。成不成立泛长三角合作组织是次要的,如果经济腹地投资回报率不高,哪怕这个组织成立了,投资也未必会过去;但如果上海、浙江等地投资空间确实少了,哪怕当地政府想拦阻资本外流,也是很困难的,所以还是要靠市场的力量。但他也同时表示,泛长三角化是必然趋势。显然,在这样的趋势之下,不论“泛长三角”外在层面上如何变化,去除市场对资源配置的障碍因素,倒是顺应区域经济发展大势早晚要走的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