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江西省旅游局获悉,沉寂了一段时日的浙资又开始登陆江西“兴风作浪”。该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在浙江省景区发展成熟后,浙资开始向江西景区发力,而资金流入最集中的就是婺源。据不完全统计,在投向婺源景区的资金中,浙资已占到70%。
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上,记者碰巧看到一位浙资企业代表向与会嘉宾发放婺源乡村花园度假村的宣传资料,项目投资方为衢州中国旅行社。不但如此,在衢州中旅的精品线路中,“婺源田园风光游”更是成为惟一上榜的外景区,与浙江的“戴笠故居”、“江郎山”等景点编排在一起,成为一条横跨赣东、浙西的精品旅游线路。
据了解,近年来,浙江企业尤其是民企对江西旅游市场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南昌、上饶、赣州、景德镇、宜春等地的景区都留下了浙商的身影。如浙江盾安集团瞄准全国民俗文化村晓起、汪口、理坑三个村落深厚的文化底蕴,投资3000万元开发经营。
除了青睐景区开发,对江西的旅游接待设施,浙江人也同样兴趣盎然。婺源县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年底,一条750米长的“婺源旅游民俗风情街”就要开门接客,投资这条街的5000万元资金正是来自温州的一家民企。
“过几天就要签约了,一家台州民企准备在我们这里投资建设一座五星级的酒店,改善当地旅游接待条件。”景德镇市旅游局一工作人员如是说。江西省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浙江企业投资江西景区开发的资金已接近5亿,投资商主要来自杭州、台州、义乌、温州、宁波等地,且90%以上是民营企业。
知名学者、江西省社联副主席汪玉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亦指出,江西的旅游资源比浙江要好得多,而且很多景区还处在建设的初级阶段,大有潜力可挖。汪教授举例说,上海的佘山只有百余米的高度,自然风景资源非常匮乏,但财大气粗的浙商硬是在这一景点砸入了好几个亿搞开发,将一个弹丸之地打造成了闻名全国的旅游精品线路。如用浙江企业的实力来开发江西旅游资源,可谓“最佳结合”,且一定能实现共赢。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这一局面。对旅游经济颇有研究的汪教授如是说。
有业内人士认为,上海、江苏、浙江等周边省市游客往返江西仅4天,花费只要800元左右。如此低廉的费用让厌倦了本地景点的游客开始对江西山水人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视江西游为短途旅游的一种延伸。而浙江企业看中的正是这股潜在的不断增长的客流源。
江西省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认为,除了地缘优势外,江西良好的投资环境也是吸引浙商的重要原因之一。江西11个设区市均明文规定:“在接受旅游项目开发商申请之日起的5个工作日内,须对待开发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作出批复。”推诿拖拉者将予以严惩。
江西省旅游局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浙江企业对庐山及南昌的考察正在持续升温,在今冬明春,必将继续爆出浙商投巨资开发赣景区的重磅新闻。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