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50万元招不到总编导”的困难之后,由浙江绿城文化公司和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联合推出的我省首部大型日播型情景剧《家在天堂》(原名《家住天堂》),将从今晚8时40分起与广大电视观众见面。在昨天的看片会上,购片方钱江都市频道对现场试播的《家在天堂》剧集表示满意,“就等着观众来验收了”。
故事:轧是轧非杭州佬
《家在天堂》说的是杭州老墙门内“老灵通”一家人的生活故事。按照最初的设计构想,本剧最大的特点在于时效性——故事都是与前一天或者近期的新闻热点结合起来发生的。
昨天,记者看过《家在天堂》的样片发现,该剧故事与时效性元素的结合还是合格的。比如,在今晚播出的第一集里,从某百货公司满400送300的店庆活动到毕加索版画展,再到近期非常流行的“大长今”婚纱摄影,“老灵通”一家人都参与其中,而且融合得比较自然。而且试播的两集故事非常热闹,很符合杭州人喜欢“搞搞儿”的习性,就连片头动画都拍得很有杭州特色——杭州话的民谣、动画版的杭州风景,甚至连“葱包烩”都登上片头。看片会现场,不时发出一阵阵笑声。
昨天,钱江都市频道方面对《家在天堂》只提了两点意见:一是继续写好的故事;二是希望语言更贴近生活。因为在昨天的样片中,一些专业人士指出《家在天堂》的杭州话说得有些不地道。
对此,《家在天堂》的剧本总监韩魏解释说,因为编剧是用普通话写剧本,而拍摄时要演员自行转换成杭州话,转换中多少会存在一些偏差。“但我们会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尽量让剧中的杭州话说得越来越地道。”韩魏还告诉记者,可能有些观众会觉得《家在天堂》做得不够市井,只反映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淡化生活中沉重的一面,其实这是他们故意设计的,因为他们一直想通过这部情景剧突出杭州人善良、热心的一面,并不想硬性地教育观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幕后:速度急煞制片方
虽然《家在天堂》今晚要开播了,但由于钱江都市频道将以“以点论价”——根据收视率来决定节目的收购价格的方式支付每集的购片费,这也让“绿城文化”老总周伟成的心越提越高,《家在天堂》必须在短期内抓住观众。
昨天的看片会上,周伟成一坐下来,就对着购片方钱江都市频道的两位相关负责人大倒苦水:“要编剧没编剧,招导演招不到,在浙江做情景剧太难了。”
周伟成将《家在天堂》的拍摄困境总结为“一流班底、三流速度”。他说,虽然《家在天堂》有一个国内同行中非常专业的制作班底,但小麻烦不断:“比如,我们的剪辑师是专业的电视剧剪辑师,剪辑质量非常高。但是,电视剧可以有几个月的时间出精品,可情景剧必须在几个小时内完成,质量和速度上的矛盾让我们挺着急。”
不过,经过了近一个月的混战,《家在天堂》的幕后创作者对怎么样拍好浙江的情景剧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韩魏说,以前,他认为编剧团队只要写好剧本就可以了,但是现在他发现,不管是大牌编剧还是年轻写手,都必须有一群固定人员长期呆在剧组里,因为很多时候,剧本在拍摄时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编剧不在现场,浪费的通讯时间直接拖累剧组的拍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