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券商输血资本市场
10月19日晚7点,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会场。央行行长周小川声言,自己对近两年来的资本市场已经稍显陌生,“受大会组委会的再三邀请才发表一个演讲”,但他还是在15分钟的演讲中用大量篇幅阐述了自己对开放资本市场的看法:“既然全球化的冲击已经来临,那么中国的资本市场就应该学会适应和利用这一风潮。有人说要开放得慢一点或者控制节奏,也许有道理,但也可能蕴藏其他的风险,把握开放的‘度’是一个问题。”
事实上,周小川在提出这一问题的同时,已经在雷厉风行地解决这一问题。
6月14日,汇金公司注资银河证券55亿元,持有其78.57%的股权。8月18日,中国银河金融控股公司正式成立,这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家正式冠以“金融控股”名称的公司。它控制了三家公司,即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银河投资有限公司、银河基金公司。今后,银河金融控股公司将通过子公司收购银河证券的部分业务。
8月30日,汇金公司与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正式签署备忘录,向申银万国注资25亿元,并提供15亿元流动性支持;同一天,汇金公司与国泰君安签署增资扩股合作备忘录,国泰君安向汇金公司定向发行10亿股股份,并获得15亿元借款。
记者了解到,出于对国家金融安全的考虑,汇金救助券商的“路线图”是:收购完大型券商之后,做大做强,把这些券商的控制权掌握在国家手中。
与汇金注资中央级大型券商同时,汇金旗下的建银投资则开始了注资中型券商的“救赎”行动。但其资金来源与汇金有所不同——一部分来源于国家,但主要是自己筹集。
按照央行的规定,建银投资的100亿元的金融债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分批发行。这笔金融债将成为建银投资救助券商的启动资金。此外,建银投资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资金来源,那就是建行的分红。
9月28日,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在深圳成立。这标志着建银拯救问题券商的开始。该公司是中国建银投资在承接央行对南方证券80亿元再贷款,以接受南方证券的经纪、投行等业务而新成立的公司。
“建银投资最终大概会控制20家左右券商。它的职能定位是一家金融控股公司。”建银投资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据悉,目前获国务院批准的注资券商已有13家,央行拟出资300亿对它们实施拯救计划。据称,在这批拯救对象的名单上,还有华夏证券、北京证券、天同证券、华安证券、中国科技证券等。业内人士估计,央行注资券商的总规模最终可能达到600亿元左右。
对于上述颇有争议的巨额注资,周小川自有一番解释:金融机构是否强健并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关系到国民经济是否能够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因此,要加强金融业配置资源的功能,政府对金融机构转轨期间形成的和历史遗留的包袱“要认账、要剥离”。
作为周小川此番解释的另一个注脚,9月29日,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在京正式开业。保护基金初始规模包括财政部专户储存历年冻结资金利差余额63亿元和央行以发放专项再贷款形式垫付的600多亿元。这笔巨额资金主要用于收购破产、关闭或撤销的证券公司的各种债权,以及弥补被这些证券公司挪用的客户保证金缺口等。
“活着的券商需要央行的救命钱,死掉的券商需要央行的善后钱”。中国新兴的证券业在历经10多年的曲折发展之后,似乎刚刚获得了与商业银行同等的“国民待遇”。
“央行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救券商,而是要建立好的市场规则,让投资人有市场信心,现在证券市场的开户量非常大,每个月都在增加,大家都在等待,市场不缺资金,缺的是信心。”对此,周小川的副手吴晓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