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岁的陈贵根是路桥区螺洋街道人。解放初期,他只有7岁时曾问爷爷:“什么时候我们这里能通上火车啊?”爷爷回答:“等等吧,快了。”这一等就是50多年。现在,陈贵根自己已当上了爷爷,他7岁的孙子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什么时候我们这里能通上火车啊?”他说:“快了,再过4年。”
这一次真的是快了,再过4年,台州将彻底告别不通铁路的历史,台州人在家门口坐火车出行将梦想成真。不仅如此,台州的制造业、旅游业等都将因这条高铁的建造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浙东南,浙江最活跃的经济带,也将因此翻开新的一页。
10月27日,这是一个让台州人雀跃的日子,因为他们终于将结束没有铁路的岁月。总长280公里、投资额近170亿元的甬台温铁路正式开建,而这意味着宁波、温州将由铁路终端成为铁路枢纽,大量的台州制造则可以通过铁路运出家门了。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句话套用在甬台温铁路上似乎是再合适不过了。原先这三地在浙江省内经济较为发达,而且各具特色,但由于地理位置的边远性,尤其是台州、温州两地,总是游离在中心城市之外,即使是走高速公路,从杭州出发,也需要四五个小时才能到达温州。交通的相对不便利,总是在经济上或多或少地有所体现。所以当甬台温铁路修建的消息一传出,总部位于台州的苏泊尔老总就感慨地说:“再等上4年,我们就不用为运输发愁了。”
甬台温铁路是一条高速的铁路:设计时速200公里。在国际上,时速达到200公里,就属于高速铁路,而高速铁路更是被誉为“经济起飞的脊梁”。因此,这一条浙江的高速铁路线串起了浙江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商人,与甬台温高速公路、沿海大通道等交通干线形成区域发展“主轴”和“动脉”,带动外贸出口的增长,带动国际性产业集群和沿海城市群的发展。
台州制造因此提速
相对于未来旅客的旅途方便,现在甬台温地区民营企业表现得更为振奋,因为铁路的通车将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实惠。
台州凯凌集团的经理董鹤翔以前老为火车票发愁,因为客户坐火车到温州后,公司还要派人去接送,耗去时间不说,还经常买不到车票。“以后只要到温岭买车票就好了,方便多了。”伟星集团的一位负责人说,由于台州没有铁路,伟星集团的钮扣、新型建材等产品要先用汽车从临海运到杭州、宁波或温州,然后转运到全国各地。由于汽车装载量的限制,运送大宗产品,成本相当高。火车开通后,铁路运输势必使企业的生产、销售成本大大削减。到时,从外地进入的物资以及公司出产的产品,通过铁路这条大动脉南上北下,不但企业生产成本下降,消费者也会从中得益。
温州、台州等该条铁路沿线地区大都属于“两头在外”的经济结构,但由于区域内的能源、原材料等基础性物资短缺,绝大部分依赖区外长距离调入供给。如当地消费的钢铁,大部分来自上海、宁波、江苏、安徽等地,粮食来自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大都靠汽车运输发送到全国各地。运输费用的大幅度增加势必增加产品的成本,从而降低产品的竞争力,使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受到制约。4年后,铁路建成后,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温州、台州等地的运输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