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的《竹石图》,1925万元;沈周的《寒江独钓》,1430万元;王宠的《南华真经内七篇书法》,1023万元(以上成交价均含10%的佣金)。昨天,浙江皓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夏拍首日,就创下了三件拍品成交价均超千万元的纪录。本次拍卖会持续三天,共有拍品2000多件,是浙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艺术品拍卖会。
外地买家在浙抢尽风头
记者获悉,拍走以上三件艺术品的买家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和台湾。业内人士笑称,近两年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十分活跃的浙江买家,却在家门口被“外来和尚”抢尽了风头。
浙江皓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频告诉记者,上述三位买家以前都只是在北京、上海一些大型的拍卖会上买东西,三个人都是第一次来浙江买字画,而且一出手都是大手笔。
为什么浙江人对这些古画没兴趣?浙江一位买家告诉记者,浙江人大多喜欢浙派和海派画家的作品,在浙江市场上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近现代作品的价格高于古画。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是,很多浙江的书画投资客看不懂古画,不知道是真是假。比如石涛的这件作品,起拍价仅为50万元,拍卖前一些浙江买家认为可能不是真迹,而只是旧仿的作品,因此在他们看来一两百万元肯定足够了。当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所有的拍品中,古画的争议向来是最大的,一位买家请来两个不同的鉴定团组,就有可能给出一真一假两种完全相反的鉴定结果,这也是浙江一些买家不敢下重手投资古画的一个原因。
杭州艺术品拍卖地位抬升
据统计,昨日买家共领走526块号牌。而蒋频告诉记者,在这些买家中,外地买家占到了半数以上。杭州其他拍卖行也反映了类似的情况,自从西泠印社成功举行首拍后,杭州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地位明显上升,赶来杭州买字画的外地买家也越来越多。
与外地买家越来越多相类似,外地来的拍品也越来越多。皓翰国拍的此次夏拍最初是定在8月底举行,后来又推迟到9月份,最后定在了10月2日。为什么拍卖时间一拖再拖?蒋频说,实在刹不住车,因为外面送进来的拍品源源不断,尤其是北京、上海有不少藏家送来好的拍品。
以前,杭州虽然也是国内艺术品拍卖中的老三,但是以前的第三名和现在的第三名含金量有很大的差别。记者了解到,以前浙江的艺术品市场存在奇怪的“体外循环“现象,浙江的好拍品不在浙江拍,而是送到北京、上海去参拍;浙江的大买家不在浙江买,也是跑到北京、上海的大拍卖会上去买东西。但是,眼下这种局面正在扭转,浙江市场不仅能留住自己的拍品和买家,也正在渐渐地吸引外地的拍品和买家。
●相关链接
近期艺术品拍卖信息:
浙江皓翰夏季拍卖会:10月2日—4日,杭州黄龙饭店
浙江一通书画拍卖会:10月6日,杭州凯悦酒店(预展时间10月4日—5日)
浙江南北秋季拍卖会:10月9日,新侨饭店(预展时间10月7日—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