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力提升:有心插柳柳盛开
王学武:您能否具体谈谈浙江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进展和实效?
陈大信:近年来,在省信息办、发改委、经贸委、科技厅等部门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浙江省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培育了一批以行业信息资源为支撑、服务功能完善、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服务平台,在区域块状经济乃至全行业发展中发挥了较大的带动作用。
杭州开源电脑技术有限公司的“中小印染企业服务中心平台”、绍兴县轻纺科技中心的“纺织行业信息化服务平台”获得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的支持。杭州爱科电脑技术有限公司的“服装行业ASP平台”、绍兴轻纺科技中心的“纺织行业ASP公共服务平台”、宁波新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面向块状经济的信息化公用服务平台系统开发与应用”、乐清博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电器行业信息化ASP平台”先后入选国家科技部863项目计划。浙江网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被信息产业部确定为首批行业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服务机构示范企业,数量居全国各省市之首。省信息产业厅也通过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了一批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目前,已建成面向服装、纺织、印染、化工、化纤、塑料、水泥、机械、泵业、电器、茧丝、医药等行业的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三十余个。
素有“中国水泵之乡”美誉的温岭市,共有水泵企业3000多家,年产值100多亿元,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产品开发主要依靠手工计算、手工测绘。由于手工计算所需时间较长,准确度较低,可选方案较少,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成本较高。因此,针对这一现状,温岭先导电机技术研究所于2000年建立了“面向泵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服务平台”,为当地泵业企业提供设计、测试等集中服务。平台运行几年来,先后为500多家企业设计3000多个泵用电机,为600多家企业提供近1000次测试服务,间接增加当地企业年总销售收入近2亿元,提升了温岭泵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王学武:我还想请教一个外行问题。公共服务平台考虑更多的可能是共性服务,但企业需求会千差万别。您能否介绍一下,公共服务平台如何处理共性服务与个性需求之间的矛盾?
陈大信:首先我想说明一点,“公共服务”并不等于“统一服务”。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要做到共性服务和个性需求相结合。诚然,提取行业共性,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服务是平台建设的出发点,但也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及需求层次的差异性,提供个性服务。这里我想举个例子。
杭州爱科电脑技术有限公司搭建的“服装设计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包含服装款式、部件、面料等数据库,以及设计师资源库、院校资源库、辅助设计资源库,并提供服装款式设计工具、数据转换工具、咨询与现场服务。不同的企业可以定制不同的服务内容,设计能力弱的企业可委托服务中心设计或直接租用服务中心的设计人员;有一定设计能力的企业可定制公共资源数据库、服装款式设计工具;而设计要求较高的企业可通过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与异地设计师的互动设计。
成败看关键:平台运行魂系资源库
王学武:在公共平台建设上,是不是也存在一个机制问题?您能否谈谈你们如何处理平台建设的投入、中小企业应用成本等利益机制?平台成功运行的关键在哪里?
陈大信:资金投入机制是我们面临的其中一个问题。近年来,我们一方面积极引导社会、企业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强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在平台建设初期,政府资金的介入与支持非常必要。中小企业通过信息资源的共享,享受低成本、高品质的服务。
信息资源库是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的灵魂。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取决于数据库的覆盖面、准确性和及时性。信息资源库的建立,涵盖数据采集、处理、维护、更新等环节,数据采集机制是其中的关键。
王学武:我还是想请您谈谈,浙江这些年在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上,总体有多少投入,每年的投入是否在增加?
陈大信:近三年,浙江投入平台建设的财政资金已达数千万,起到了重要引导作用,但投资主体是企业,总体投入远远大于这个数字。今后我们将总结经验,进一步做实、做深现有平台,积极探索搭建鞋帽、领带、笔业、摩配、五金、建筑、房产等行业新平台,更好地为浙江经济发展服务。
王学武: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有没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新的产业?
陈大信:搭建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创新了软件企业从产品销售到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经营模式。相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成为浙江信息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