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平台新探索:建设一家,服务一片
王学武:您刚才谈到浙江特色经济区块有五百多个,在这样的块状经济条件下,应该如何理解和实施国家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中的“带动”战略?浙江是如何把握信息化带动块状经济发展的切入口?
陈大信:“带动”虽然表面上看只是简简单单两个字,但蕴涵内容丰富,做好这篇文章非常不易。在浙江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信息技术是一种手段,信息化是一个过程,最终的成效要体现在浙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上,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因此,不能为搞信息化而去搞信息化,不能脱离浙江实际去搞信息化,更不能不顾工业现状而去搞信息化,否则死路一条。
构建面向行业、区域的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正是我省基于区域块状经济实际,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出的以信息化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的现实途径。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区域、行业内的共性生产要素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市场资源等,搭建功能齐全、操作简便、开放共享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为区域、行业内中小企业提供产品设计、网络化制造、工艺指导、产品检测、行业数据库共享、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人才培训等不同种类的公共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持。
浙江是经济大省,却是资源小省。构建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可以用较小的信息化建设投入,达到“建设一家,服务一片”的效果,通过集中建设和集约化的普遍服务,使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社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对提升中小企业综合竞争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王学武:您刚才谈到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我有一个困惑,浙江商人勤奋、聪明、务实的特质世界闻名,在中小企业经营者身上尤为突出。少说多干是大多数企业经营者的共性。我想请教,信息化推进部门倡导的信息技术服务公共平台,在前期如何获得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理解和支持?换句话说,前期建设中,如何站在中小企业的角度考虑?
陈大信: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新生事物,如何得到更多中小企业的接受和认可,确实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在前期推进过程中,我们也碰到了诸多困难。例如,有的企业宁愿花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去买机器设备,也不愿花几千块钱买台电脑,更不愿花钱去买所谓“看不到、摸不着”的软件与服务。
针对上述问题,政府部门做了多方面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提升中小企业的认知度。“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通过举办应用培训班、召开研讨会、典型示范等形式,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同时,在建设初期,支持平台运营,发掘和培育潜在的市场需求。二是引导平台建设单位完善平台服务。组织平台运营单位深入企业调研,拓宽平台功能,丰富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使服务平台真正成为解决中小企业实际问题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