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家欢乐几家愁
(新闻现象)应女士正装修新房。最近,她买装修材料时听到最多的就是:涂料和油漆要涨价了。油漆店老板告诉她,作为石油化工的下游产品,涂料从去年9月份起就已开始涨价,到现在油性涂料的价格已经上涨了至少20%,以后市民再装修看来不得不多掏些“银子”了。
涂料涨价的背后,是涂料的原料——特别是石油中提炼的溶剂的价格几乎飙升了一倍多,这与石油价格上涨有直接关系。
(分析)油价居高不下影响如何?石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石油价格的波动几乎会影响到所有行业,但对具体行业而言影响又是不平衡的。
业内人士认为,石油涨价的影响大致可以分成三波:
第一波是石油生产、加工、冶炼以及部分化工等跟原油关系最直接的行业。由于目前这些行业竞争通常并不很充分,因此,很容易把石油涨价的压力转嫁给下游行业和企业,它们倒可能从石油涨价中获益。
第二波是以石油为原料的行业。这些行业绝大部分生产集中度没有石油行业强,成本不易转嫁,所以大部分会受到石油涨价的影响。其中,能源成本占产品成本比重比较高的行业,如交通运输、耗能、耗油较大的加工工业等,受油价上涨的影响较大。以塑料为重要原料的家电、玩具乃至装修材料等也正在为石油涨价埋单。据悉,由于塑料价格大幅上涨,塑料加工业等下游行业受到很大影响,以塑料为原材料的企业不得不承受塑料涨价带来的巨大压力。相当部分家电企业已受到波及,其中以空调、洗衣机、电风扇和饮水机等最为显著。
来自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的消息说,今年上半年全行业因油价上涨增加成本支出124亿元。
第三波是消费者层面。石油价格上涨,对老百姓的生活肯定有影响,如常乘坐飞机的旅客,就会感觉到燃油附加费的上涨。有车一族更是直接为高油价多掏腰包。以石油为原料的石化工业有着一条绵长的产业链,涉及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要想减少油价飞涨的影响,树立节省用油的消费观念非常重要。
产业结构面临调整
(新闻现象)在杭州绿能燃气开发公司的加装车间里,工作人员手上的加装登记表上排满了等待“油改气”的出租车名单。经理张晓东说,从今年4月以来,前来改装的出租车成倍增加,光是8月份已有80多辆出租车在这里“油改气”,工人们每天加班加点都忙不过来,车主需提前10天左右进行预约。
“的哥”老金算了一笔账:以“帕萨特”为例,烧每升4.44元的97号汽油,按一天跑400公里计算,至少要花170元油钱;用每升2.73元的液化石油气,跑同样的公里数,每天就可省下二三十元,虽然改装的一次性投入比较大,要花3300元,但4个多月就能捞回成本,算算还是合算的。
(分析)市场经济下,价格在调节供求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比如油改气,此前杭州主要从减少尾气排放的环保角度出发。虽然推广油改气已六七年了,但目前只有600辆左右出租车做了油改气,而且大部分是近期改的。但在高油价的作用下,本月油改气的出租车就突破100辆。
难怪不少专家认为,高油价虽然在短期内使许多用油行业以及消费者经受了“阵痛”,但长远而言,对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新能源、节能产业的发展,及整个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有着积极的一面。
油改气的走俏,直接反映了在高油价的推动下,我们偏重油、煤的能源结构在加速变化。日本的经历也验证了这点。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天然气和核能等新能源在日本蓬勃发展。从而使日本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下降,从1973年的77%降为目前的49%,煤炭、天然气、核能三项则占到了50%。
同时,原来使用价格高、推广难度大的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发展环境将大大改善。油价高企使传统能源石油拥有的价格优势大打折扣,新能源的比价优势将逐步显现。
同样因为高油价后新产生的比价优势,曾经被认为节能不节钱、吃力不讨好的许多节能降耗新技术也有了用武之地。在印染大县绍兴县东盛印染有限公司,最近花了16万美元给8台定型机安上了油烟回收装置。此举不但减少了污染,仅节约油的费用,两三年就足以收回投资。显然这种节油改造的投资,在低油价的情况下,是很少会有人考虑的。
在全国最大的塑料原料市场——余姚中国塑料城,一位化工企业的负责人说,高油价引发塑料原料涨价对生产企业来说未必一定是坏事,它一定程度上逼着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并促进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因为原料成本上涨后,企业如果继续生产一些老的产品,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利润必然减少,逼着企业开发新产品,以求得更高的产品附加值。这无疑能促进整个塑料产业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