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艘6500吨油船出海了。它是属于杭州的。
杭州既不靠海,也无出海航道,钱塘江最大通行船舶不过数百吨。但现在,这些姓“杭州”的千吨巨轮,一艘接一艘地出海了。
继去年6月,杭州第1艘3000吨级油船“能达洲19号”投入营运来,一年内,钱鸿、经纬、长青三家沿海企业成立。截至目前,已投入沿海运力7艘,载重吨计3.4万,且均为3000吨以上的大吨位船。
而此前,杭州的沿海运力仅有8艘船,吨位也都在600吨以下,运力总规模不足3000吨。
从3000吨到30000吨,一年多的时间里,杭州的沿海运力翻了十倍以上。对于一个不靠海的城市,这是个奇怪的现象。
抛开遥控监管的不便不说,仅管理成本一项,将公司设在杭州就比建在沿海城市要高出一大截。但浙江商人依然热衷于海运投资。这看似另类的内陆投资海运,背后藏着浙商独到的眼光。
巨轮“杭州户口,外地工作”
杭州经纬旗下已有两艘6500吨的油船,均为目前杭州在册的最大吨位船舶。
昨天下午5时,余杭临平,杭州经纬海运有限公司。
一台无线电通信装置里,传来断断续续的声音———“这是经纬2号,听到请回答。这是经纬2号,听到请回答……”调度员拿起话筒,与其对话。
杭州经纬海运有限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荣桦介绍,这样的联系每天有两次,远在千里之外的油船,靠这个方式与公司联络,并回报目前的航速、位置和基本情况。
“两艘6500吨的油船从来没有回过杭州。”荣桦笑称,它们在温州造好后,就一直奔波在沿海城市之间,从事原油运输,从未回过“家”。
“户口在杭州,工作在外地。”荣桦这样形容这两艘船。
绝大部分海运公司都设在沿海港口城市,以便于对旗下船舶的管理,杭州这几家“不靠海的海运公司”,无疑是业界另类。
“我们公司新买的一部车,两个月跑了3万公里。”荣桦苦笑,“比出租车还勤快。”据他介绍,遥控监管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除了管理成本增加,还得忍受奔波之苦。
杭州房产商瞄上海运
“但我们最终定在杭州,是因为这里有资金。”荣桦说,经纬公司的老板以前是余杭的一家房地产商,早就瞄准了海运这一市场,去年开始涉足,两年时间,3艘杭州最大吨级油船就已经完工,造价近亿元。
“能源业是有前景的。”公司决策层一致认同。“去年最好的时候,投资海运的回报率达到了70%。”杭州市港航管理局运管处副处长胡云涛说。
据其介绍,近一年来,前来咨询投资海运的浙商明显增多,他们当中不少是杭州地区的房地产商。
目前杭州几家海运公司,多数为房地产商在兼营。
资金和胆识都要有积累
对于浙商的热情,杭州港航非常支持。
为帮助企业尽快办妥营运手续,减少停泊损失,杭州市港航管理局开通了办证上报的“绿色通道”,刚刚投入营运的“经纬油2”,从申请营运到取得营运证仅用了6天时间。
“投资海运的门槛很高,因为国家对其控制严格,不仅对安全要求高,还需具备相当规模。”胡云涛称,只有资金和胆识都有了一定积累的浙商,才可以涉足。
“比起内河运输,海运获利丰厚多了。”胡云涛介绍,海运运的都是煤、油品等能源物资,收入较为稳定。虽然今年油价上涨带来一定压力,但仍有相当前景。
借钱塘江出海,空间更大
截至目前,杭州市已有沿海水路运输企业5家,另一家浙江东海石油实业有限公司也在筹建中。
东海石油公司一亮相,便有不凡身手,旗下一艘万吨级散货船正在打造,将填补杭州万吨轮的空白。
“杭州正在调研出海航道课题,一旦能借钱塘江出海,对杭州海运而言,无疑将是巨大促进。”杭州市港航管理局海事处的负责人周光明称。
到时候,大吨位的船舶有望直接进出杭州港,海运施展空间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