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名字相同,一家企业被抽查出产品不合格,另一家拥有国家驰名商标的企业受到莫名伤害。昨天,国内电能表业龙头老大华立仪表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发出声明,呼吁有关部门加快相关法规的立法工作,不再让傍名牌的丑剧反复上演。
“宁波华立”撞了“杭州华立”的腰
事件的起因,源于日前质监部门对一次抽查情况的曝光。
前不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国内部分单相电能表产品质量进行了抽查,并于7月31日公布了抽查结果。在此次抽查中,有两种产品被判定为不合格,其中包括宁波华立仪表厂批号为2004、型号为220V/5(20)A-DDS552的单相电能表产品。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多家媒体发布或转载了这一消息。
消息一传出,国内电能表业龙头老大华立仪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便陷入被动之中。国内各地客户反应强烈,纷纷来电质疑,并询问“宁波华立”与“杭州华立”之间的关系。而事实上,两家企业虽然都叫华立,但不存在任何关系,“宁波华立”是由三个自然人投资设立的一家合伙企业,与“杭州华立”在商标、字号、资产、生产经营关系上均无任何关联。
全国叫华立的有20多家
“宁波华立”事件并非是偶然、孤立事件,全国傍“华立”牌子的企业至少有20多家,让“杭州华立”防不胜防,饱受其害。
华立仪表在计量领域已经浸淫30多年,电能表的产销量、出口额、利润、市场占有率等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名列全国第一,“华立”牌电能表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等荣誉称号,今年又成为业界首家“进出口商品免验”企业。华立仪表集团总裁刘德春介绍,也正因此,假借“华立”之名误导用户的事情时有发生,他们已经发现的就有20多家,有的以“华立”为企业字号,有的在产品上用类似的包装、色彩、图案,有的甚至明目张胆地假冒。“为了维护品牌,公司专门成立了法务部进行打假,由法院判决的索赔金额已经超过了100万元,假冒事件仍防不胜防,给公司生产经营多次造成影响”。
“华立事件”凸显立法滞后
杭州已经有了一家华立,为什么宁波还会再冒出一家同样字号的企业,而且是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
“华立事件”再次暴露了有关立法的滞后。
省工商局企业注册处负责人坦言,现在企业字号与企业商标冲突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知名企业,更容易出现傍名牌现象。这种情况的发生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因为现行的企业登记注册办法,还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颁布的,企业的名称登记管理是以辖区为单位,因此也只能保证所在辖区内不出现企业重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商部门正在积极督请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法规,从根本上解决类似的冲突,保护来之不易的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
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李以勤也提出了相同的愿望。他希望工商、质监等部门能强化对驰名商标和知名企业的保护,加大对侵权企业的查处力度,同时呼吁人大能加快相关法规的立法工作,让企业的合法权益在受到侵害时能有法可依,让企业在法制环境下共同遵守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