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曾经备受追捧的温州商人和温州经济,如今正走下神坛,甚至面临被妖魔化的尴尬。
几年前,许多地方把吸引温州人投资兴业视为“政绩”;现在,“温州炒房团”、“温州炒煤团”被指责为房价、煤价上涨的罪魁,人们避之惟恐不及。几年前,温州模式是各地竞相称颂、模仿的对象;现在,媒体上更多见的是对这种模式的唱衰和质疑。
冲动vs理性
以坚定不移地走市场道路和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为鲜明特点的温州模式,真的已到了穷途末路吗?
知名策划人王志纲并不这么认为。在日前一场名为“活力温州”的论坛上,王志纲预言:“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国家队’,很可能就在温州这样的草根商帮中产生。”在他看来,温州经济要比珠三角地区,特别是靠“三来一补”发展起来的“东莞模式”更有创造力和生命力。
不过,即便是这样一位力挺温州模式的学者,也不讳言温州商人身上存在的弱点。王志纲举例说,不久前曾有温州企业家同他探讨什么投资项目见效快、收益大,王试探地问:“你们指的是炒房地产吗?”孰料对方回答:“不,我们是想炒城市!”
王志纲对论坛现场的温州听众慨叹道:温州商帮就像一个小伙子,年轻、充满活力,但他最大的问题是——有时候太过卤莽了。“要成为‘国家队’,温州企业必须完成从‘野马’向‘战马’的转变。”
观察人士指出,尽管把房价飙升归咎于温州人多少有点找替罪羊的味道,但是作为温州人和温州企业,的确有需要反思的地方。5月下旬,多家财经媒体报道了温州中瑞财团拖延交付地款的消息,内中详情和结局虽然尚不可知,但这家“中国第一民间财团”从立志进军金融业到转投房地产,毕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温州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当下的某种茫然与冲动。
在一片喧嚣浮躁中,也有心态平和的温州企业家,邀请王志纲到温州演讲的红蜻蜓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钱金波就是其中的一位。刚办完十周年庆典的红蜻蜓将“归零、跨越”确定为下一个十年的主题,钱金波告诉记者,“归零”有多重涵义,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诸多诱惑抛到一边,从多元投资归零为专注于主业。他引用多元化典范企业GE前CEO韦尔奇的话说,“在主业上做到行业前三名,否则就不要谈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