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件防弹衣,竟然将“浙江”和“伊拉克战争”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联系到一起。记者近日获悉,由浙江民企———宁波大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防弹衣目前已远销局势动荡不安的中东地区,有时战场上交战双方穿的都是来自宁波大成的产品。
“在浙江,介入军品生产的民营企业已越来越多”,昨天,浙江省经贸委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主任陈加福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说,目前,国家对民企参与军品研制生产的大门正逐渐敞开,“民企参与国防建设的前景非常看好”。
“拯救英国大兵”
宁波大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宁波慈溪,专门从事化纤新材料的研制和生产,是当地化纤产业的龙头企业。这家企业并非国内唯一生产防弹衣的企业,其过人之处在于生产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因此被许多国家的军队相中。
该公司生产的防弹衣的原材料是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作为力学性能最好的纤维之一,这种新型化纤材料生产工艺和知识产权目前世界上只有4家企业掌握,分别是荷兰DSM公司、美国HONEYWELL公司、日本三井公司和宁波大成。
1997年,大成正式开始该新材料的研发,在耗费1250多万元后,终“修得正果”。目前,大成的防弹衣年生产能力为20万件,除满足国内公安、武警、保安的需要,主要销往中东及欧美等地区。其中,英国驻伊拉克部队、驻科威特部队、伊拉克新政府武装及警察、沙特阿拉伯部分武装都是该公司的客户。
大成公司副总经理周银环对媒体称,该公司防弹衣的竞争力在于价格,每件比同类产品便宜近一半。如此高的性价比,使其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
目前该防弹衣已在伊拉克战场扬名立万。这缘于参加伊战的英国士兵在网上发的一个帖子:2004年9月的伊拉克战场上,12名身穿该防弹衣的英国士兵遭到反政府武装袭击,多人中弹,除1人因头部中弹牺牲外,其余均无恙,最多者甚至中了12枪,但仍奇迹般保住了性命。
浙江民企大“参军”
“把军品卖到国外的不只大成一家,同样,生产军品的民企也不仅仅大成一家。”浙江省经贸委国防科工办主任陈加福说,他所在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负责当地军工产品生产。
在“中国徽章之乡”温州苍南县金乡镇,当地民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一直为联合国维和部队及美、英、俄、沙特、阿根廷等国军警生产制作100多个品种以上的徽章服饰标识。
在参与军品生产的浙江民企中,最著名的当属位于温州乐清市柳市镇的低压电器生产巨头———德力西集团,它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唯一的低压电器供应商。2003年10月16日,德力西的产品跟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上云天。
陈加福介绍,截至去年底,浙江参与军品研制生产的民用工业企业有近50家,其中已获得军品科研生产许可证的有若干家。据国防科工委的公开资料显示,从2000年起,该委逐步对所有参与军品生产的企业进行“认证”,即所谓的“三证”:军品科研生产许可证、保密认证和质量认证。其中“军品科研生产许可证”最为关键。
不过,对投资新领域有着天然偏好的浙江民企目前并不满足于前述数字。该省国防科工办曾在台州调查发现,有意参与国防和武器装备建设的民企相当踊跃。“民企进入军工领域的‘民转军’,与大家熟知的‘军转民’一样,正成为一个大的趋势”,陈加福说。
陈分析,浙江民企热衷于军品投资领域,最主要的是军工经济存在巨大发展空间。首先是技术。“像与船舶、航空、核电有关的技术和产品,由于军工要求比民用更严格,一旦经批准可转为民用,其也奠定了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曾公开讲述这样一个故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一位负责人在谈及该公司时说:“德力西怎么样,神五发射成功就是最大的证明。”大成新材料公司副总经理周银环也公开称,“拯救英国大兵”的故事,已让该公司国际订单源源不断,销量飙升。
其次是领域。实际上,民品制造蕴涵着诸多军品机会,比如车辆、工程机械、飞机、船舶、集装箱,甚至小到刀具制造等,都同时具有军品市场。4月13日,浙江的空调制造企业———宁波奇迪电器集团的800台空调,正式起程运往联合国维和部队在海地和科特迪瓦的驻地。去年底,这家企业承揽下了总价值达2000万美元的联合国采购大单,3年内它将为后者设在世界各地的维和部队、急救医院和科研机构等提供10万台各种规格空调。
而就国内而言,伴随着军品采购的改革,预计未来民品转军品方面,会形成庞大的市场机会。
对于具有逐利性的浙江民资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商机。由于军队采购具有批量大、品牌忠诚度高的特点,是民企最理想的潜在大客户。加之军队拥有税收、技改政策(包括支持技改费、科研费等)、特殊市场保障等政策优惠,无疑对民企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以税收为例,目前军工集团生产的军品是免税的。
从全球军品市场看,军品利润率普遍高达50%左右,是个绝对高盈利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