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60岁的李奶奶拿起电话,对远在昆明的女儿说,别再给1周岁的外孙吃果冻了,万一噎着了,可怎么办好。
从宝宝8个月大开始,李奶奶的女儿就尝试着给宝宝喂果冻。一个月前,她的女儿非常高兴地打来电话说,宝宝可以吃一点果冻了。
但越来越多的孩子吃果冻被噎死事件发生,让众多的母亲不再心存侥幸再喂宝宝果冻。李的女儿在电话那头说,已经看到相关报道,停止给宝宝吃果冻了。
触目惊心
省消协罗列果冻三大“罪状”
就在前天,中消协发布警示,建议不要给儿童吃果冻,并呼吁规范果冻体积形状和包装问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出台规范果冻体积形状与包装的强制性规定。
近年来,果冻引发的儿童窒息死亡案件不断发生,离人们记忆最近的应该就在今年3月,上海市一名19个月大的女孩因吸食果冻窒息死亡。对于频频发生的不幸,浙江省消协副秘书长叶元春昨天下午在接受每日商报记者采访时用了四个字:“触目惊心”!
叶元春副秘书长给记者列出果冻的“三大罪状”:一、果冻形状有缺陷。市场上一些果冻形状就像个塞子,质地富有粘性且不容易溶化,吸入气管容易粘在管壁上,将管路堵塞。由于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吞咽部位发育尚不完善,一旦出现意外,塞物不易排出,容易造成窒息死亡。二、少数果冻包装无警示标志或标注不醒目。一些生产厂家和商家对这一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有缺陷产品既未标明正确的使用方法,也没有注明如何防止危害发生。三、部分果冻危害人体健康。营养专家发现,部分果冻生产企业为了降低产品成本,竟在果冻中有意减少白砂糖的含量,取而代之的是违规添加大量的甜蜜素,过量食用对人体有害。
叶元春副秘书长说,早在中消协发布警示信息前,省消协就有类似警示,欲提醒广大消费者慎购小型杯装果冻,建议不要喂食儿童,更不要让儿童单独食用,“一些医生早就意识到,果冻并不适宜儿童食用,尤其是3岁以下幼儿。我们强烈建议有关职能部门能制定相应的强制性标准,对果冻的形状等进行规范,这才是最根本性的问题,否则类似事件还会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