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的三个突破口
变是必然的。“浙商如果不适应这种变化,在转型期内准备不够,不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模式,就有被淘汰的极大可能。”昨天,刘伟对浙商提出了这样的忠告,他说,现在是浙商超越自身的时候了。
记者:您认为浙商该如何适应并寻求突破?
刘伟:浙商的这种情况在国内很有典型性,走在前头的浙商则是先遭遇了这个问题,这既是对浙商能力的考验,也是一种很好的机遇。至于如何突破?具体而言,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我认为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
首先,鉴于煤电油运等资源的长期约束,曾被很多浙商视为“胜利法宝”的大占地、浅加工、低价格、快节奏的发展模式应及早抛弃。其次,和国内很多企业类似,将产品周期和企业周期紧紧捆绑在一起,寿命不长的情况在浙江企业中也普遍存在,这方面,需要浙商创新能力的增强。第三,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增长方式必须突破。
不要有过高过快的增长欲望
遇到资金瓶颈,通过上市等新途径谋求扩张;知识水平有限,则积极进行充电;摆脱家庭作坊模式,则频频在现代化管理上大做文章……事实上,很多浙商已在积极反思。“他们很自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就等于问题解决了一大半。”刘伟对浙商的变革充满信心。
记者:在当前转型期,浙商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该如何顺利跨越和提升?
刘伟:近年来,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产权不分、家企不分等情况有了较大改观,相对于其他地方的企业家而言,浙商在管理制度和企业制度方面比较领先。而浙商当前最迫切最关键的,则是要解决发展问题,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
这方面,我给的意见是,在行为目标的确定上,浙商应抛弃短期利益最大化,不应有过高过快的增长欲望,转向长期利润最大化;同时在结构选择上,投入更多的科技创新力量,产品要尽量多元化,但应杜绝盲目的行业和投资领域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