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生:坚决反对“炒房”这个说法
3年前买的房,如今翻了一倍多
“前几年赚了几百万,现在全套进去了!”
和许多温州人一样,在上海做生意的周先生坚决反对“温州炒房团”的称谓:“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只要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追逐利益是无可厚非的。而‘炒房’这一称谓听起来仿佛道德行为败坏。我不否认有‘炒房’者,但我保证大多数温州人的初衷是投资。”
周先生在上海买房,最初是为了在上海读高中的孩子。2002年,他在闸北区买下第一套房子,5020元平方米。相似的地段,当年在温州已是7000—8000元平方米了。当时他很不解,上海房产怎么比温州还便宜?“那是一定会涨的,”他想。
半年后,他抱着投资心理在普陀区“万里城”置一房产。没多久,房价骤然上升。闸北区的房子升得尤快,现在已经到了1.2万元以上。
“有这样大的利润空间,我没有理由放弃继续投资。”周先生讲得很坦白:“集体抨击温州人‘炒房’,不公平。现在,无论是‘购房’和‘炒房’,都不纯粹是温州人了。”即便炒房,也并不仅仅是温州“炒房团”可以单独操作的,必须中介在其间推波助澜,“中介多是上海本地人啊!”
前两年,周先生生意主要在温州,这边生意忙的时候,经常是晚上开车到上海,第二天晚上又匆匆赶回来。办理房产的一些手续也不简单,光办一个委托就有10多项程序。在一次委托中,一位中介人员对周先生说:“钱也该温州人赚:敢冒险,不怕麻烦,不计较,痛快。”这话让他很受用。
投资就是利益和风险并存。周先生感受很深:上海市房地管理局4月5日颁布的房地产交易的新政策“害苦了我”,他刚购置的4套房子全套牢了。
他近乎赌气地说:“朋友说我前几年投资房产赚了几百万,倒不假。这不,现在全套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