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浙江著名民企老总称:“文化产业将是我们最后的晚餐”;近一两年,浙江等地进军文化产业的民营企业突呈爆发之势,其中不少手笔之大、影响之深远,让一直占据垄断优势的国有文化企业都自叹弗如。
2004年岁末,浙江广厦集团与浙江广电集团合作,迈开了全面进军影视制作产业的步伐;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总资产超百亿元的另一家浙江民营企业——横店集团,则请来了国家广电总局的领导,为其继续扩充影视产业基地规模造势。浙江民资加快进入文化产业的步伐由此可见一斑。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浙江全省共有民营文化企业4万余家,总收入30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50余万人,涉及影视、印刷、演艺娱乐、艺术品经营、旅游、广告、会展等十余个行业。
严格地说,浙江许多民营企业叩开文化产业大门,一开始大多是“无意”。不过,早期的盲目和无意介入,让民企尝到了文化产业这块大蛋糕的诱人芳香。用浙江横店影视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陈金海的话说,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从被动投资到主动投资”,转而直接从事文化产业投资经营。
杭州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郑拥军认为,资本有流动和膨胀的天性,经济发展到一定层次,必然要求突破原有的发展平台和模式,参与新的产业重组与整合。民企掀起的这一轮“文化产业投资热”,是民营经济在文化领域的延伸,体现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民营经济的优势在文化产业领域继续被放大,引入竞争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百姓享受到了丰富而又实惠的精神文化产品。浙江宋城集团投资5000万元,打造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8年来长演不衰,观众超过500万人次,已经成为杭州的一块著名文化招牌。
在浙江横店,每年有近110部电视剧从这里走出。
在台州,民营企业先后投资30多亿元,创办了6000多家文化企业,建成了大批基层文化设施,从业人员10多万人,对当地文化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资在体制内外游走,激活了体制内一些沉寂的资源;更重要的是,深谙市场经济精髓的浙江民资所到之地,带去的不仅是资金,更对当前文化体制中积习已久的弊端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浙江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从表面上看,民资与国有文化单位的合作,好像是在“挖墙脚”。但从另一角度看,国有文化单位在事实上也吸纳和控制了一部分民资为我所用。民企在文化产业领域获得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把国有单位搞活搞强了。
与此同时,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已经席卷而来,文化不应该再被当作纯粹的事业来经营。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陈少峰呼吁:文化产业是一个充分国际化的产业,只有在对外和对内两个全方位开放的环境中,充分整合社会的参与意愿,动员民营资本和民间力量,实施国有文化资产重组和扩张,才能迎来文化产业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