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推进嘉兴工业经济新飞跃
今年嘉兴工业经济工作,要紧紧围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这一总目标,以加大技改投入为主攻方向,以培育产业集群为突破口,以完善服务体系为保障,着眼全局,坚定信心,找准定位,扎实推进,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工业经济各项目标任务。
围绕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今年要确保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365亿元,做到一天一个亿,力争增长15%。同时,根据嘉兴市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实际,坚持“量质并举”,更加注重投入的方向和质量。
一是要坚持围绕重大项目抓投入。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确定一批对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重大作用的大项目,进一步集中精力、集中财力,继续实施领导联系制度等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扶持及项目用地的支持,切实实施好“大投入、大项目”工程,促进大调整,实现大发展。
二是要努力转变投资增长方式。努力适应要素紧缺形势,鼓励引导企业实施节地型生产性投资项目,从土地增量型投资向土地存量型投资转变,从平面型向立体型发展,从简单能力扩大型向效率、质量提高型转变。
三是要加快形成外、内、民三资并重的投入格局。在继续加大外资引进力度的同时,抓好内资引进工作,紧紧围绕全年引进到位内资62亿元这一目标,突出从引资向择资转变,从政策引资向产业引资这两个转变,坚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合力引资并重、内资与外资并重、内资引进工作与接轨上海并重,加大内资引进力度。
围绕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一是要明确产业布局。要在统筹兼顾、继续加快建设13个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基础上,针对嘉兴市产业层次提高不快的实际,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在13个基地中更为重中之重培育的产业,集中资源和各方面的力量,突出发展临港型重化工业、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汽配等特色配套产业,大力提升皮革、家纺等特色产业层次。
二是要大力推行产业招商。围绕产业集群的培育,推动“招商引资”向“选商招资”的转变,重点抓好产业集群的上下游企业、配套企业、高端产品企业等的引进。产业招商的突破口是传统优势产业和临港型工业等新兴产业。
三是要加快经济发展平台建设。继续把加快开发区、工业区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不断加大省级开发区(工业区)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建设的投入力度,尽快构筑新的平台。对有发展潜力的乡镇工业功能区,采取与省级开发区联动发展的办法,引导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四是要鼓励一批企业尽快做大做强,成为集群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扶持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先满足要素的需求。大力推动企业制度创新,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引导企业管理创新,积极鼓励企业实施名牌战略,逐步推动企业从目前的学习模仿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
围绕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
一是要加快创业中心建设。今年争取新建中小企业创业中心(孵化器)7个,其中市区3个;新建标准厂房70万平方米,其中市区30万平方米;完成市孵化器试点——王店家电创业中心的首期建设任务,为中小企业创业中心(孵化器)体系的建立提供示范,为所有想在嘉兴创业的人提供有利的条件;鼓励建立以行业为基础的特色产业担保服务机构,鼓励以工业区或中小企业创业中心(孵化器)为区域单位组建企业融资担保机构。
二是要着力缓解生产要素制约。电力上,还是要“三管齐下”,继续向江苏、上海等周边地区争取电量,继续加快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步伐增加电力供给,继续强化有序用电管理提高有限电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土地上,既要通过零土地技改等办法,提高土地利用率,也要通过用地结构调整等办法盘活存量,更要加强向上争取,积极保证重点项目用地。资金上,要加强对本地金融部门贷款投向的引导,希望市各金融机构对工业企业的信贷资金总量在现有基础上,再有所增加。人才上,继续努力构建协调统一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开发平台,充分发挥嘉兴市企业经营管理学院的作用,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是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指导重点发展产业由行业龙头企业发起组建全市性行业协会,并规范现有行业协会,进一步拓展协会的服务功能,使之成为联系企业和政府的桥梁,切实开展行业自律,树立行业品牌,维护企业正当权益。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蒋仁欢/嘉兴市副市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