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万浙商在境外创业
日前,浙江省外经贸厅课题组正式发布了《浙江境外投资创业现状的调查》,这也是我省首次对浙江人在海外投资创业情况进行较全面的统计分析。《调查》显示,浙江境外投资企业数实际约为1.5万家,境外创业人员约7.8万人,加上劳务输出以及进行其他商业活动的人员,2003年底约有110万浙江人(含华侨)在海外。而据课题组成员介绍,此次调查还不包括未在省外经贸厅审批备案的投资人员,事实上,目前我省在海外创业投资人员远远不止这个数。
主要经营袜子、针织服装批发的瑞安光裕针织有限公司,因为国内纺织业的过度竞争使其利润空间日益缩小,当企业发现了匈牙利的潜在商机后,毫不犹豫地远赴布达佩斯设立了兴裕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近年来,像光裕这样“走出去”的浙江企业逐年增长。2002年我省境外投资审批项目突破200个,2003年又超过300个,连创新高。《调查》分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境外投资高潮主要有四方面原因,除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外,浙江实力雄厚的制造业、发达的产业集群,在国内市场日趋激烈的局面下,企业迫切地要为过剩的生产能力寻找海外市场;同时,浙江目前出口商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加入WTO后,产品遇到的贸易壁垒和配额限制问题日渐增多,特别是在欧盟和美国,部分企业为绕开贸易壁垒和配额限制,选择在出口当地投资设厂;另外,一些投资前就与海外贸易伙伴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企业,为进一步拓展市场,也积极升级为境外投资,像温州一家电器公司就因为产品在斯里兰卡的销量与日俱增,于是选择去当地设立公司。
与最早“走出去”的国企不同,如今集体、“三资”、私营企业已成长为这支队伍的新生力量。今年1~7月我省私营企业境外投资190个项目,占项目总数的95%。在以贸易机构居多的基础上,企业的投资形式也开始多样化。如钱江摩托集团在印尼合资组建了摩托车生产企业,以设立境外加工生产企业形式来开拓市场。杭州华立集团则用收购菲利普斯的手机芯片设计中心的方式,来创建境外研发机构。此外,建立境外营销网络、进行境外资源开发及开展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等也是浙江人境外投资创业的手段。而这些已经“走出去”的浙江企业在投资过程已经产生了联动、示范和财富多重效应。
外经贸厅有关人士表示,浙江境外投资目前仍存在企业规模较小,同行业低水平竞争突出,企业国际化经营融资困难,企业对自身的利益保护不够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改善。
据该课题组成员介绍,此次调查仅是对我省境外投资创业情况的一个初期“摸底”,日后他们还将继续跟进,并将劳务输出、工程承包等这次调查未涉及的领域也作为今后的一个重点进行关注。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朱平 报道
|